唐代诗僧​贯休这首《离恨如旨酒》,抒写出感人至深、刻骨铭心之情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2-12 08:36:09    

贯休(832—912),晚唐浙江婺州和安寺僧。字德隐,又字德远,俗姓姜,婺州兰溪(今浙江省兰溪市)人。七岁时在家乡出家,一生苦节厉行,云游各地。居杭州灵隐寺时,为吴越王钱镠所尊崇。至荆南,触怒节度使留后成汭被放逐至黔。后入西蜀益州,得前蜀主王建礼遇,赐号“禅月大师”,又称“得得来和尚”。

贯休在世期间,以出家人的特定身份,创作了一千多首视角独到、感悟敏锐、内涵丰厚、艺术造诣颇高的诗歌,成为唐代诗僧中佼佼者。据《全唐诗》收辑贯休诗计十二卷728首。可以说,贯休在晚唐诗坛也是一个奇迹,他的诗别具一格,可谓是自成一派。

贯休有很多作品写得气势磅礴,尤其是他的那一首《献钱尚父》,每一句都有深意,通篇很的气势,特别是里面的颔联“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这两句诗脍炙人口,北宋时期的李清照还模仿过,写下了《题八咏楼》一诗,里面也有这样的诗句“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可谓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另外,贯休笔下的爱情诗同样深情,小编今天与大家分享的这首《古离别·离恨如旨酒》,本诗将世俗的离愁别恨之扰人比喻成美酒之醉人,又将儿女别离伤感之泪比喻成滔滔不绝的长江之水,联想奇妙,意味隽永,堪称爱情诗作的名篇。

《古离别·离恨如旨酒》

作者:贯休


离恨如旨酒,古今饮皆醉。

只恐长江水,尽是儿女泪。

伊余非此辈,送人空把臂。

他日再相逢,清风动天地。

乐府《杂曲歌辞》中有篇名为《古别离》,以南朝梁江淹之作为最早,内容写男女别离之情,其后历代诗人多有此题作品。这首五言古风为《古离别》,颠倒一字,其义实同。本诗将世俗的离愁别恨之扰人比喻成美酒之醉人,又将儿女别离伤感之泪比喻成滔滔不绝的长江之水,联想奇妙,意味隽永。

清人延召寿《老生常谈》评本诗前四句说:“此种妙思,非太白不能。”事实上,本诗前四句被当作一首五言绝句,流传甚广。后四句则告诚佛门中人(自然也包括作者自己),应该断然弃绝俗世情思,不要也陷入离情别绪中去。如果爱情没有这种分别,那该有多好,但是爱情就是让人伤感,原本很相爱,最终还是劳燕分飞。

第一联“离恨如旨酒,古今饮皆醉”和第二联“只恐长江水,尽是儿女泪”,直抒胸臆,把那种离别之苦,还有感伤之怀,用一种极为悲情的口吻描写得感人至深,明明是很相爱,可是最终还是要分别,所以这离恨犹如苦酒一样,让人肝肠寸断,古往今来那都是一样。只是看到那长江滚滚流水,让人潸然泪下,这尽是儿女们的泪,他们爱得很深沉,也爱得轰轰烈烈,许下世间最深沉的誓言。

第三联“伊余非此辈,送人空把臂”和第四联“他日再相逢,清风动天地”,则描写了离别之时的场景,这样的一种描写,也是为了突出这首诗的主题,那就是离别之恨:我们马上就要分别了,彼此都很伤感,紧紧地拥抱在一起。等到有一天再相逢,清风动天地,我们的爱情惊天动地,相信总有一天我们还是会相逢,到那个时候我们就生生世世在一起,永远也不会再分开了。这种感人的爱情誓言,也正是说明诗人很多情,也只有多情之人,才能够写得如此深情。

贯休是一位了不起的艺术家,同时也是一位优秀的诗人,他的作品情深意重,每一句都感人肺腑,道尽了相思之苦。在这首《古离别》一诗中,贯休把那种离别之苦,以及对于爱情的坚守,全部写进作品中,也就使得这首诗处处在充满爱意之中,流露出淡淡忧伤:两个人年轻人原本很相爱,可由于各种各样原因,最终是无法走到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