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世事劳心非富贵,人间实事是欢娱。
——白居易《老夫》
白居易《老夫》颈联。白居易字乐天,唐代诗人。老夫:老年男人,诗人谦称。世事:世上的事。劳心:劳心费力。非:不是。富贵:荣华富贵。人间:人世间。实事:实在、实惠的事。欢娱:欢快娱悦。是说世上值得用心追求的不是荣华富贵。人间万事莫过于时时处在欢娱之中。
2、
逢人不说人间事,便是人间无事人。
——杜荀鹤《赠质上人》
很通透的一句话,它的意思是不谈论别人是非,可免除一切麻烦。
世间的很多事情,都来自悠悠众口,人活于世,便是“人活于事”,世间人千千万,人间事万万千,守住嘴,管住心, 能否真正豁达洒脱全在一念之间,心情简单了,一切自然变简单。
这句话跟增广贤文里的 “平生不做皱眉事,世上应无切齿人”,颇有相似之境。

3、
朝看花开满树红,暮看花落树还空。
若将花比人间事,花与人间事一同。
——《春天偈》【唐】龙牙居遁禅师
你早上去看花,那花开得满树红色,热热闹闹;你晚上再去看花,那花也许便已凋落,只剩一树空枝。
如果把花的朝开暮谢同人生相对应,那么人的有生有死也便份属无常。人与花原是一般的,聚散无常。正因此,我们更该珍惜生命中曾有的一切,当无常到来的那一刻,终能淡然相待。
纷纭的世界,独守一份宁静与美好。人生无常,聚散随缘。经历的都是修炼;暮回首,一切使我们清醒。保持一颗平常心,读有趣的禅诗才能领悟到生活的真谛......
4、
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
忽地顿开金绳,这里扯断玉锁。
咦!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
——明·施耐庵《水浒传》中的鲁智深偈子
心是一块田,靠自己去播种,种善因,故得善果;种恶因,故得恶果。
心清则明:无事时,澄然;有事时,断然;得意时,淡然!
我们的心就像一个容器,装的快乐多了,烦恼自然就少;装的简单多了,纠结自然就少;装的满足多了,痛苦自然就少;装的宽容多了,仇恨自然就少。

5、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心底清静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唐代〕《插秧偈》布袋和尚
诗中的“退步”比喻将平时关注外境的注意力扭转过来,觉照自己的身心。普通人不能觉悟的原因就是不肯“退步”,只知道“向前”,也即将所有的注意力全部都投注在外境上,到外境上去攀缘妄想,而对内心所起的种种错误心念也从来不去观察,对身心的究竟真相也不去参究。任何一个人只要肯“低头”、肯“退步”,就一定能渐渐了悟人生的真谛。
老子不是有这样一句话,叫“反者道之动”。五代时候有个布袋和尚,他有一首《插秧偈》,和老子说的是一个道理:“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当高速发展的时候,往回退一退、停一停,反倒是进步。
如果你觉得很累,说明你在走上坡路。
此时,不要抱怨,不要气馁。
当人生跌入低谷时,才是你人生新的起点,认真走好每一步路,人生才能迎来下一个辉煌。
6、
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语人无三二。
——方岳《别子才司令》
这首诗的头两句“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语人无二三。”很普通,它所以被人传唱,是因为他道出了人们生活中最普遍的感受。后两句道出了,“朋友虽多,知己难求”,人生得一知己是多么的可贵。正如“高山流水觅知音”中所写: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人生,其实就是一个充满遗憾的过程。即使不如意的事情占据八九成,不去在意就好。即使现实千疮百孔,也要心存希望。好事才“一二”桩,却给予力量与勇气,支撑我们继续活下去。世事无常,多少人间故事,多少爱与牵绊,在心海起起伏伏,在现实中碰碰撞撞。有些事,我们无能为力。有些梦想,永远无法抵达。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都是此一时,彼一时。风水轮流转,穷也好,富也好,此消彼长。
落魄的时候,千万别气馁,一定要重拾信心,期待翻身。发达的时候更要低调,不要忘了感恩与继续努力。人事有代谢,如花开花落。缘聚缘散,悲欢离合,也是再正常不过的。除去八九,至少还有一二。有人说:如果,有一间属于自己的屋子,我就把它用来做书房,取名为“一二斋”。“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常想一二,有一两件称心如意的事,也要知足。
7、
岂住空空里,空空亦是尘。
——李咸用《赠山僧》
原文:
荣枯虽在目,名利不关身。
高出城隍寺,野为云鹤邻。
松声寒后远,潭色雨馀新。
岂住空空里,空空亦是尘。
《瓦尔登湖》就被其中一句话吸引:
“一个人,只要满足了基本生活所需,
不再汲汲于声名,不再汲汲于富贵,
便可以更从容地享受人生。”
到了一定的年纪,
有些东西你会越来越明白,
名利,金钱,地位根本不重要,
因为这些终将是一场泡沫。
作为一个普通人,
我并不羡慕顶峰上的人生,
也不关心地位和权利,也不需要荣誉,
我只想我的收入刚好能够支撑我的生活。
在这物欲横流的时代,
我只想要去看看江河湖海,
只想要真正的爱与生活。

8、
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
随贫随富且欢乐,不开口笑是痴人。
——唐 · 白居易《对酒》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好像局促在那小小的蜗牛角上,空间是那样的狭窄,还有什么好争斗的呢? 生命短暂,就像石头相撞的那一瞬间,所发出的一点火光,人生就这样过去了。人生在世,是如此的渺小和短暂,又何必太过于斤斤计较呢? 应该尽量放宽胸怀,随时保持心情的愉快,这才是处世之道。
这首诗是白居易晚年尝尽人生酸甜苦辣之后的人生感言。他感悟到在短暂的人生中,应该好好享受生活,莫把珍贵的人生花在争名逐利上,费尽心机,舍本逐末。
9、
终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
归来笑撚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元 · 梅花尼《咏梅花》
苦苦地寻找着春天,翻过了一山又一山,踏遍了白云。归来时梅花开得粲然,仿佛在迎接着她。惊喜间含笑捻起梅花闻一闻,这热闹的花开,与醉人的芬芳,让她情不自禁地感慨,春天不就在枝头上吗?春天不就在每一个地方吗?真是峰回路转啊,兜兜转转间,又回到原处。在她寻觅之际,春天已悄然而降,又何必舍近求远地寻找?
唐朝的一位比丘尼到各地遍参之后,回来见到庭院的悔花,终于开悟,说道:“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归来偶把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人的天性,往往对自己拥有的,视而不见,却努力去追求得不到的。总以为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与是,许多雄心万丈的人,离乡背景,也要去追求那遥挂在天际的梦。 经历了千辛万苦,募然回首,却发现所追求的,就是原本拥有而未加珍惜的。

10、
山月不知心底事,水风空落眼前花。
——温庭筠《梦江南》
意思:山上的明月,却一点也不知道我的心事;水面上的轻风,竟故意把我眼前的花吹落。出自晚唐诗人温庭筠的《梦江南二首·其一》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原文: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译文:虽有千头万绪之恨,但恨到极点的是那远在天涯的人儿久不归来。苍山上空悬挂的明月不知我心中愁事。水面上低吟的风吹落水旁花瓣飘落眼前,远空摇曳的碧云在晚风的吹拂下微微斜行。
赏析:
此词首句直出“恨”字,“千万”直贯下句“极”字,并点出原因在于行入远“在天涯”,满腔怨恨喷薄而出。“山月”三句写景,旨在以无情的山月、水风、落花和碧云,突出美景优美与“千万恨”、“心里事”的有情相形,对偶句突出思妇内心的悲戚和哀伤,更加突出心中的悲切。此词写得朴素自然,明丽清新,没有刻意求工、雕琢辞句,却能含思凄婉,臻于妙境。刻画人物,形象、生动、传神,揭示人物心理,细腻、逼真,足见作者技巧纯熟,既擅于雕金镂玉的瑰丽之作,又长于质朴凝练的绝妙好词。

11、
一度林前见远公,静闻真语世情空。
至今寂寞禅心在,任起桃花柳絮风。
——(唐)栖白禅师《寄南山景禅师》
至今寂寞禅心在,任起桃花柳絮风。
这清净寂定的心境依然如此,任他外面的爱恨纠缠,是是非非,都不会动摇和影响到我这颗寂定的心。
作者勾勒出了一幅安禅乐道的宁静心态。
诗人回忆与景禅师在林前相遇,聆听其真言,感悟世事皆空。尽管时光流逝,禅心依旧,任由桃花柳絮随风飘舞。
生活道理:真理历久弥新,不受时间影响,人们应该不随世态浮沉,保持淡然超脱的心态。
12、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心底清静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退步》布袋和尚
一个善良宽容的人,拥有着最高级的情商。这样的人,才能品味岁月静好,才能安享风轻云淡。
在滚滚红尘中,慢慢修炼一颗寂净心
在喧嚣的尘世里享受内心的宁静。禅意滋生,静洗凡尘。
生活虽然一地鸡毛,但仍要欢歌高进。成长之路虽有玫瑰,有荆棘,但什么都不能阻挡坚强的心。水到绝境是风景,人到绝境是重生。有欢笑必然有泪水,有高潮必然有低谷。当人生在面对前方无路可走的时候,不如后退一步,或许就能拥有海阔天空的人生境界。
评论:当我们保持一颗平常心,身心不再被外界影响时,才能悟道。退让不是怯懦,是一种谦让,是一种人生智慧,有时候我们的退步,反而会成就大我。
13、
观水通禅意,闻香去染心。
——姚道衍《晚过狮子林》
意思是通过观察水流可以领悟到禅意,而闻到香气则能够清除内心的杂念和烦恼。表达了追求内心平静、远离世俗烦恼的生活态度和哲学思想。
水在佛教和禅宗中常作为启示和领悟禅理的象征,观水可以使人心境平和,有助于领悟到生命的真谛和达到心灵的解脱。
香气在佛教和禅宗中通常被视为纯净和高雅的象征,也常指代清净的法味。闻到香气能够帮助清除心中的杂念和烦恼,使人心旷神怡,远离尘世的污染。诗人通过“观水”“闻香”来表达修身养性的生活态度;通过“观水”和“闻香”呼唤人们回归内心,寻找真正的自我,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解脱。
何为禅意?清空安宁的心。何为染心?被世俗红尘沾染了的天然之心。
放空自己,亲近自然,在潺潺的水流中,在悠悠的禅香里,你会找到清净无尘的平静。

14、
我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
——唐 · 李翱《赠药山高僧惟俨》
译:我前往山中拜访高僧,向他请教什么是“道”,高僧只对我说了一句,云在青天水在瓶。
一直觉得这是一首让人醍醐灌顶的诗,李翱是唐代官员和文学家,他曾多次派人请高僧惟俨进城供养,禅师都予以拒绝。
有一天他亲自来到高僧所居之地,向高僧请教何为“道”,高僧指了指蓝天,指了指水瓶,说了一句“云在青天水在瓶。”
云在青天水在瓶,世间万物各有各的归途,各有各的去处,各有各的属性,各有各的位置。
换句话说,高僧之所以不愿意入城,在他看来,山林之中就是他最好的归宿。
让花成花,让树成树,你走你的阳光道,我过我的独木桥,我们在各自的世界里独善其身。
相信世间的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15、
饥摇困尾丧家狗,热暴枯鳞失水鱼。
苦境万般君莫问,自怜方寸本来虚。
——元稹《酬乐天得微之诗知通州事因成》
这首诗是元稹被通州(今四川达州)时写给白居易的一组诗中的一首。
酬乐天得微之诗知通州事因成四首
元稹〔唐代〕
茅檐屋舍竹篱州,虎怕偏蹄蛇两头。暗蛊有时迷酒影,
浮尘向日似波流。沙含水弩多伤骨,田仰畬刀少用牛。
知得共君相见否,近来魂梦转悠悠。
平地才应一顷馀,阁栏都大似巢居。入衙官吏声疑鸟,
下峡舟船腹似鱼。市井无钱论尺丈,田畴付火罢耘锄。
此中愁杀须甘分,惟惜平生旧著书。
哭鸟昼飞人少见,伥魂夜啸虎行多。满身沙虱无防处,
独脚山魈不奈何。甘受鬼神侵骨髓,常忧岐路处风波。
南歌未有东西分,敢唱沦浪一字歌。
荒芜满院不能锄,甑有尘埃圃乏蔬。定觉身将囚一种,
未知生共死何如。饥摇困尾丧家狗,热暴枯鳞失水鱼。
苦境万般君莫问,自怜方寸本来虚。

16、
大仰禅栖处,杉松到顶阴。下来虽有路,归去每无心。
鸟道峰形直,龙湫石影深。径行谁得见,半夜老猿吟。
——齐己《寄仰山光味长者》
诗人描绘了仰山禅隐之地的幽深静谧,山路崎岖,松杉蔽日,老猿夜吟,暗示长者超然物外的生活状态。
生活道理:远离尘嚣,亲近自然,追求内心的宁静与精神的升华,是超越世俗生活的一种理想境界。
17、
来时无迹去无踪,去与来时事一同。
何须更问浮生事,只此浮生在梦中。
唐朝最具禅意的一首诗:唐代鸟窠禅师《无题》
来时无迹,去时无踪,生命如同一场梦,短暂且虚幻。明白了这一点,便能以一种更加淡然的态度,去面对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不执著,不强求。
这首诗由唐·鸟窠(ke 即鸟巢)禅师所作,表达了人生如梦的禅意。这几句诗深刻地揭示了人生的虚幻和无常,提醒人们不要过分执着于世俗的得失,而应珍惜和过好当下的每一天。这种对人生的理解和超脱态度,体现了禅宗的修行理念,即通过领悟生命的真谛来达到内心的平静和自由。
因此,这首诗被认为古人最好的一首修行的诗,它通过简洁的语言,深刻阐述了修行的核心价值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