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治便秘?90%的人被误导,真相竟是这样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2 16:24:00    

消化不良来点益生菌,便秘来点益生菌,腹泻也可以来点益生菌……各种广告中,益生菌大有包治百病的趋势。

从临床研究来看,益生菌的确有改善肠道功能的作用,益生菌对腹泻的治疗效果比较明确,但对改善严重便秘没有明显作用。

轻度便秘患者可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来调整肠道环境,而重度的功能性便秘患者,则需到医院进行治疗,以免病情加重引发其他更严重的疾病。

益生菌治便秘,效果并不理想

如今肠道菌群和疾病之间的关系是医学研究热点,大量研究表明,益生菌的确可以调控肠道环境,改善肠道功能。

除消化道疾病外,不少研究还发现,通过改变肠道环境,益生菌甚至对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儿童自闭症等治疗也有帮助。因为有这些研究,不良商家就容易将益生菌和各种疾病的治疗联系起来。

任何药都不能包治百病,益生菌也是如此。

笔者曾参与一项研究,对象为229名功能性便秘(非器质性病因引起的便秘)患者,年龄在18岁至70岁之间,女性占84.7%。他们被随机分成两组,一组参与者每天服用1次含有高浓度双歧杆菌的袋装散剂,而另一组服用安慰剂,主要成分是麦芽糊精和二氧化硅。

实验结果显示,服用益生菌和服用安慰剂的参与者在便秘症状改善方面没有明显差异。唯一不同的是,益生菌组腹痛腹胀感受比安慰剂组少。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试验中参与者服下的是高浓度双歧杆菌,比市场上保健品、食品中的益生菌含量高很多,但实验结果依旧无效。我们日常吃的酸奶、益生菌饮品等,其中的活菌数比药物少很多,即便在餐后30分钟到2小时内饮用,最终能顺利到达肠道的细菌数也微不足道。

要知道,除婴幼儿以外,每个人的肠道内都有数以亿计的菌群,它们发挥着保护肠道的巨大作用。如果肠道环境适宜,益生菌会迅速生长繁殖到惊人的数量,绝大部分人在一般情况下并不需要服药或补充益生菌。

益生菌不是药,有症状别硬扛

临床上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一线药物中,并不包含益生菌。功能性便秘的标准治疗方案里,包括增加肠动力的药物、刺激肠腺分泌的药物、促进肠道功能性的药物以及使神经细胞兴奋的药物等,另有一些中药对便秘也有明显效果。

对于轻微便秘患者而言,应先从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改变来改善便秘症状。例如,可以食用粗纤维食物或者含镁量高的食物,花生仁、瓜子仁或腰果等食物中均含有镁元素,能够促进肠道蠕动。

这类患者不建议随意使用药物促排便,一方面长期用药免不了产生副作用;另一方面,使用后随着机体耐受性增加,需要不断增加用量才能达到效果,容易让人“走火入魔”,最好不要轻易尝试。

如果是便秘症状较严重的患者,要到医院寻求帮助。临床治疗如果遇到需要即时补充肠道菌群的情况,最好使用富含大剂量活菌的药物,经灌肠直达。

如果口服药物,为了避开胃酸对活菌毁灭性的打击,需要选用不溶解或者少溶解于口腔、食管和胃,直接溶解于肠道的胶囊剂型。胶囊可以保护活菌到达小肠才被溶解,此时释放出的细菌大部分可以存活。

在人体饱餐后的胃中,胃酸会被最大程度稀释,pH值从空腹状态时的2上升到3至5。pH值越高,酸度越低,对活菌的杀伤力就越小。

临床上有一些“老便秘”,宁愿自己忍受痛苦也不肯去医院看病。有的患者因病情拖延太久,医生使用常规药物已无法起效,最终只能通过手术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

此外,长期严重的便秘对健康危害很大,严重便秘与肠道肿瘤、息肉等息息相关,与女性乳腺癌以及皮肤疾病也相关。因此,“老便秘”千万别硬扛。

创造良好肠道环境,补充水分很关键

一般来说,如果一个人一天或者隔天能规律排便,都是正常的;如果三天一次,属于轻度便秘;如果一周一次,就需要引起重视。

便秘可发生在婴幼儿、儿童、青少年、中老年等每个年龄段群体中。在年轻人中,女性发生便秘的情况要比男性多,特别是久坐办公室、运动较少的人容易出现慢传输型便秘,就是肠道传输力减慢导致的便秘。

想对便秘说“不”,就要创造一个良好的肠道环境。首先要给肠道益生菌们提供它们最爱吃的膳食纤维,如能遵循《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均衡饮食建议,从一日三餐中获取的膳食纤维完全足够。

其次就是补水,大肠最擅长吸收水分,给大肠补足水分相当关键。建议成人一天至少饮水1500毫升至1700毫升。如果天气较热或者身体活动较多,大肠会吸收更多水分以供机体使用,这时需要加大饮水量。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夏季饮水量应为平时的1.5倍,即2250毫升至2550毫升。

除上述建议外,还要改变一下如厕习惯。现在不少人喜欢一边刷手机一边上厕所,最好集中精力做一件事,避免排便时间变长。

严重便秘患者也不用太担心,临床治疗除药物外,也有一些物理治疗方法,比如电疗、按摩、针灸等都可以改善肠道蠕动。总的来说,便秘要重视,但也不要病急乱投医。

(作者为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