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书店见证 六十载文化繁荣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3 16:39:00    

读者在央喜书吧选购图书。

读者在自治区图书馆“城市书屋”阅读学习。

央喜书吧阅读区,读者带孩子一起看书。

当阳光透过落地窗洒在书架上,读者们或坐或立,沉浸于墨香世界。4月23日,第30个“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如约而至。今年的主题为“阅读:通往未来的桥梁”,倡导通过阅读开拓视野、传递智慧,为人类共建更美好的明天。今年,恰逢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让我们寻找这片土地上的书香故事,以更开放的姿态书写新篇章——让阅读的美好浸润心灵!

播撒知识的火种

高原第一家现代书店在平房中诞生

1950年,昌都解放的号角吹响了西藏现代化进程的序曲。伴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八军进藏的,不仅是和平的曙光,还有知识的火种。1953年1月,新华书店昌都分店在租借的平房中诞生,成为西藏历史上第一家现代书店。书店最初由十八军指战员兼职运营,条件简陋却使命坚定:为军民提供精神食粮,为汉藏文化交流架设桥梁。

西藏人民出版社(西藏自治区新华书店)业务科负责人陈芳介绍,196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时,全区仅一家书店,至20世纪末,西藏已形成“1个自治区书店+7个地市书店+59个县书店”的三级发行网络,从业人员达300余人。

偏远地区获得支持

从“书本稀缺”到“书香满城”

1999年,原西藏自治区新华书店建成的图书综合楼,集零售、批发于一体,成为当时西藏图书品种最丰富的综合书店。与此同时,农牧区发行渠道的开拓成为重点。通过连锁经营试点,基层书店获得货源和折扣支持,偏远地区的读者得以获取到更多书籍。

2009年,昌都新华书店在全区率先开通网站,实现线上图书推荐与交流,开启数字化转型。而在曾经的“高原孤岛”——墨脱县,2013年公路通车前,课本需靠人力背运,学生共用教材的困境令人心酸。通车后,墨脱新华书店年销售规模显著提升,更在广东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队墨脱县(佛山)工作组的支援下建成了藏书万册的“莲花书屋”,成为当地文化新地标。2024年4月23日,第29个“世界读书日”,墨脱县举办赠书、换书活动,纪念从“书本稀缺”到“书香满城”的变迁。如今的墨脱,新华书店规模完善,“莲花书屋”吸引游客打卡,阅读从奢侈变为日常。而在拉萨、昌都等地,读书分享会、亲子阅读活动蓬勃开展,全民阅读理念深入人心。

“为读者找好书”

坐拥22大类3万余种书籍

2024年8月8日,在原西藏自治区新华书店图书综合楼旧址之上建成的拉萨中心书城开始运营。近日,记者走进拉萨中心书城,一楼设有阶梯阅读区与多功能活动室,具有民族特色的西藏拓岗文具专柜格外显眼;拾级而上,二楼虢丰文具与古林坊咖啡香气交织,电子文创区、书法体验区等构建起多元文化场景;三楼则专为亲子打造,少儿绘本区、星空科普阅读区、手工益智区等形成寓教于乐的成长空间。整座书城最引人注目的当属位于一楼的“西藏印象”专区,这里陈列着全区最丰富、最全面的西藏主题书籍,涵盖历史、地理、文旅等领域,被读者誉为了解西藏的文化窗口。

拉萨中心书城在西藏主题书籍领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依托新华书店的全国采购网络与西藏人民出版社的独家资源,这里汇聚了最权威的西藏主题出版物。“从古籍研究到当代发展,从哲学社科到民俗风情,我们的西藏主题书籍体系堪称百科全书。”拉萨中心书城店长拉巴介绍。

漫步拉萨中心书城,三万余种在架图书构建起庞大的知识宝库,涵盖经济、历史、文学等22大类。主题出版物、教辅读物、文学畅销书及历史地理类书籍占据销售榜前列,既反映市场需求,也彰显文化导向。选书团队以专业眼光,结合全国百余家出版社资源和本社的独家优势,动态调整书目结构。“我们的采购清单会跟着读者需求走。”西藏人民出版社(西藏自治区新华书店)对外发行科负责人吴秀明介绍,这种“需求驱动”的选书模式,让每本书都能精准触达目标读者,生动诠释着“为读者找好书,为好书找读者”的运营理念。

“90后”读者德吉央宗

书店变迁见证文化繁荣

站在拉萨中心书城前,“新华书店”的金字招牌在高原阳光下熠熠生辉。对于“90后”拉萨姑娘德吉央宗而言,这座拔地而起的现代化书城,与记忆中的图书综合楼悄然重叠——1999年底开业的图书综合楼,曾是无数少年汲取知识的殿堂。她在这里购得第一本教辅书《同步解析与测评》的场景,恍如昨日。

在走访中,记者发现《新华字典》对许多西藏孩子有着特殊意义。这本承载着汉语规范化的工具书,往往是他们接触课外阅读的起点。上世纪90年代,书店稀缺、读物单一的状况,催生了许多人关于知识的珍贵记忆。直到上世纪90年代末,随着万科书店、成功书店等私营书店的相继绽放,拉萨的书香图景日渐丰盈。从新华书店八廓街门店的藏文典籍,到西藏文创园区天堂时光书店的文艺氛围;从综合性书城的包罗万象,到特色书店的个性坚守——拉萨的书店生态正在进一步完善。

书店在高原上的转型轨迹,恰似城市文化演进的缩影:图书综合楼的历史厚重、新华书吧的时尚便捷、中心书城的现代气象、央喜书吧的社区温度,共同酝酿出独属于拉萨的一缕书香……“拉萨的书香传承由来已久,我们从书店的变迁就能看出一座城市的文化繁荣。”德吉央宗说。

引领阅读新风尚

“家门口的文化氧吧”

自去年8月运营以来,拉萨中心书城已超越传统书店范畴,发展成为文化惠民的综合服务平台。其产生的文化涟漪,不仅让本地居民享受到“家门口的文化氧吧”,更吸引游客驻足体验,成为传播西藏文化的新载体。全新的拉萨中心书城既承载着城市文化记忆,又引领着现代阅读新风尚,逐渐成为拉萨乃至全区的“文化新地标”。

运营至今,拉萨中心书城向读者提供免费热水、充电接口、暖气等基础服务,更将社会责任融入日常,免费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基层社区、高校提供主题党日活动场地,让红色文化在书香中传承。这种“文化惠民”理念,使书城超越商业空间,成为真正的城市文化客厅。

展望未来,陈芳介绍,拉萨中心书城正规划更大发展:下半年将上线“云端书城”,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同时,计划引入轻食简餐和教育咨询等业态,打造“阅读+生活+成长”的一站式文化空间。

【结语】

时光如白驹过隙。在高原大地上,书店从无到有、从有到优,成长为覆盖全区的文化脉络。书店不仅是书籍的搬运者,更是文明进步的见证者:从纸质书的传统发行,到数字化阅读的探索,每一步都镌刻着高原现代化进程的印记……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_西藏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