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4月2日报道 据美国《财富》杂志网站3月30日报道,美国创新、中国迭代。这句格言主导着许多关于全球最大经济体与第二大经济体相对优势的讨论。但今年1月,一家中国初创企业颠覆了这种叙事。
总部位于杭州的深度求索公司发布了R1大语言模型,其性能可以媲美开放人工智能研究中心(OpenAI)数月前发布的o1模型。R1模型不仅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横空出世,而且明显具有创新和成本极其低廉的特点。
这个消息的冲击是巨大的:随着R1模型冲上最热门下载排行榜,科技巨头股票投资者陷入恐慌,导致英伟达和微软等科技股的市值蒸发超过1万亿美元。
乔治·华盛顿大学政治系助理教授、《中国人工智能通讯》作者杰弗里·丁(音)说:“对于中国开发此类尖端突破性技术的能力,许多人——包括我自己在内——都看走眼了。”
报道称,与美国的不安相对的是中国的欣喜。中国企业正争相把深度求索的模型整合到自己的产品中。
深度求索只是中国活跃的人工智能行业中的一员,而美国的首席执行官们对该行业没有任何察觉。新一批人工智能企业正在通过手机应用程序、人工智能体和机器人把中国廉价、高效的人工智能置于真实世界应用场景。
与此同时,投资者已重新涌入中国科技股。尽管投资者对深度求索的崛起感到诧异,但中国经济的长期观察者并不感到意外。人工智能可能成为帮助国家获得平等甚至主导地位的众多产业中的最新一个。中国的太阳能电池板与风力发电机已经在推动世界实现向可再生能源转型。中国电动汽车已帮助中国成为世界最大汽车出口国——甚至连非中国品牌的电动汽车也采用中国的电池。在无人机、机器人和生物技术等领域,中国企业也是全球领导者。
一些西方首席执行官对这些成就不以为意,但让中国能够在各类科技竞赛中迎头赶上的因素已被证明不仅持久,而且作用巨大:庞大的制造业基础、深厚的人才储备以及能够充当支持者和啦啦队的政府。
报道称,甚至在两年前,中国还似乎注定要在人工智能领域远远落后。OpenAI公司2022年推出的聊天生成预训练转换器(ChatGPT)曾使人工智能方面的落差变得更加明显。
杰弗里·丁表示,2024年秋季是这种叙事出现变化的节点。他说,“你开始看到差距在缩小”,尤其是在开源领域,“中国公司开始优化能够以更有效率的方式进行训练的规模小一些的模型”。
报道称,中国的人工智能产业是如何成功地迅速追赶上来的?原因之一是中国拥有极其庞大的用户数量。而在决定如何利用这种体量方面,政府发挥着关键作用。讽刺的是,美国的半导体出口管制可能加速了中国的创新。最后的因素是人才:中国的高校正在培养出可以为人工智能初创公司所用的意气风发的工程师。
观察人士还认为,中国“90后”创业者的态度出现了巨大变化。从事人工智能咨询行业的格蕾丝·邵(音)说:“老一辈的科技创业者认为‘可以模仿,但要做得更好’,而现在企业家们谈论开源。中国能够创新,而不只是模仿。”
正如深度求索公司的成就所显示的,中国人工智能初创公司或许不需要大量资金就能够拥有全球竞争力。中国官员现在支持开发成本相对低廉的开源模型,作为鼓励更大范围采用中国制造技术的一种途径。
报道称,在保护主义倾向日益严重的特朗普政府统治下,这些人工智能模型也许在美国得不到广泛使用,但它们可以在世界其他地方赢得客户。深度求索公司对效率和开放性的强调或许更适合长于创造却缺乏算力和资本的新兴市场。(编译/曹卫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