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里的牌更多了!美对华125%关税高压下,中国产业三路突围显韧性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0 23:05:00    

北京时间4月10日,美国政府宣布将对华关税提高至125%,创下国际贸易争端史上罕见的高位税率。

在中美经贸关系面临新考验的背景下,记者调研发现,中国产业界正通过强化核心技术攻关、加速市场多元化布局、构建数字化贸易体系等组合策略积极应对。

从人工智能领域的并跑突破,到跨境电商平台的快速响应,再到外贸企业的灵活调整,一场制造大国的产业突围战正在展开。

广东已成为全国领先的智能机器人产业聚集区。图/新华社

AI产业在关税风暴中不断攀升

美国的“关税大棒”已对多国经贸造成冲击。面对美方施压,部分经济体选择让步妥协。

值得关注的是,美方“灵活应变”,宣布撤回部分严厉关税措施,实施90天对等关税暂停期,但明确将中国排除在政策适用对象之外,甚至还将对华加征关税税率提升至125%,这一远超常规贸易争端范畴的税率水平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

当前,中美国际贸易摩擦呈现显著的地缘政治特征,这场围绕关税的博弈,本质上是全球两大经济体在产业体系韧性、技术创新能力等核心领域的深层较量。

在连日来的调研中,记者发现了各个行业中的共识:比起8年前特朗普第一次掀起贸易战,今天的中国明显底气更足,战略回旋空间更广,最重要的是——手里的牌更多了。

这个春节爆火的AI大模型就是其中一张牌。

4月7日,著名AI科学家李飞飞领衔的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研究所发布了最新一期《2025年人工智能指数报告》显示,中美顶级AI大模型性能表现差距已经由2023年的17.5%大幅缩至0.3%。

这意味着,中美AI顶级模型性能近乎持平,齐头并进。

大疆无人机+AI探索测绘场景应用。受访者供图

2天后的4月9日,全球主要的电子信息产品生产制造基地、人工智能产业区域创新能力领跑全国的广东,对外一口气发布了共计80项“粤字号”人工智能成果。

从华为、腾讯的AI大模型到TCL雷鸟AI眼镜,从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到人工智能应用解决方案,“广东造”AI全家桶正式亮相。

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曲晓杰表示,广东奋力抢占人工智能终端产业发展制高点,加快打造全球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发展高地。

高新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是另一张牌。通过科技创新驱动新型工业化发展路径,中国已形成规模完备、抗风险能力突出的现代产业体系。反观美国,美国多届政府推行的制造业回流战略成效有限,产业空心化衍生的社会矛盾持续显现。

同样在4月9日,广东深圳,第十三届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CITE 2025)吸引了千余家展商参展。走进展馆,既有中国电子、联想、TCL科技等国际巨头的前沿技术秀,也不乏成都三环科技、广东惠伦晶体等 “隐形冠军” 的细分领域突破。展品涵盖智能终端、智能机器人等多个领域,让人目不暇接。这些展商展品不仅体现了电子信息产业的最新趋势,更彰显了粤港澳大湾区在全球产业版图中的领先地位。

第十三届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现场,观众体验AR眼镜。羊城晚报记者王磊 摄

4月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主持召开座谈会,邀请包括来自广东的领益智造等5家民营企业与会。

“已做好了长期战斗的准备。”广东领益智造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曾芳勤在参会后表示,进一步感受到国家在复杂形势下对民营企业的关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始终是市场生存的重中之重。

作为AI硬件核心供应商,广东领益智造18年前从80人、10台机器起步,如今已成为全球精密制造领域的“隐形冠军”。在此前历次行业震荡中,领益智造也以强大的交付能力保证份额增长。

“如果企业真正能在全球细分行业总是处于全球前三的位置,不管在哪,都能为不同领域的客户做贡献并能战胜对手。”曾芳勤感性地说,“主要还是要自己的内核能力加强。”

“关税大棒打不垮真正的高附加值产业。”中国外贸家董事长王跃能向记者表示,现在广东正聚焦半导体、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等战略产业,深圳大疆的无人机、佛山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这些高附加值领域不仅不会被关税 “打垮”,反而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不断攀升。

第十三届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现场。图/新华社

跨境电商多手段“跨过”关税危机

在王跃能看来,美国关税政策确实会倒逼部分低附加值产业外迁,但在中国,中高端制造、跨境电商、海外仓等新业态正在崛起。

实际上,身处行业一线的中国主要跨境电商平台已经迅速启动应对机制。

4月10日,蚂蚁国际旗下服务全球跨境中小企业的数字支付和金融服务品牌万里汇(WorldFirst)正式推出“护航计划”,以数字化技术在跨境支付、订单履约、外汇管理及金融服务等方面盘活中小企业跨境贸易全链路营运能力。据万里汇数据,该计划可帮助跨境商家资金流转效率提升达30%。

羊城晚报·羊城派资料图

而拼多多“商家权益保护委员会”则在4月初就宣布,平台将推出惠商计划——“千亿扶持”。记者了解到,“千亿扶持”计划将加大对跨境中小商家的补贴力度。国际关税形势日趋复杂,关税变动带给中国出海供应链的冲击巨大,中小商家在订单与利润的拉扯中举步维艰。“千亿扶持”将针对性帮助跨境商家稳定生产,降本增效,应对出海风险。

补贴、扶持之余,“多条腿走路”也是应对外贸环境不稳定的良方。以SHEIN为例,在去年8月,SHEIN平台半托管模式相继开放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欧洲五国站点。

“虽然美国市场非常重要,但是将视野放到全球的话,商机依然无限。”在SHEIN平台上,广州一家服饰新品牌在年初的斋月销售活动中实现了单日180万美元的销售业绩,据该公司透露,其来自中东市场的订单比例首次突破40%。

“世界工厂”的中小企业抱团自愈

面对125%的“天价关税”,深圳跨境电商协会会长王馨建议,与其困守单一市场,不如用好政府搭建的出海桥梁。

王馨建议,政府部门在“出海”过程中为企业提供更多支持,例如协助洽谈政府间采购协议、推动政策便利化措施、促进双边政策互认及知识产权互认等,通过政府层面的“敲门行动”帮助企业获取国际订单。

“希望政府与目标国家签订双边优惠协议,为中国企业家出海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减少跨境经营障碍。同时,也可以通过政企协同加强国际市场信息发布,针对欧洲、中亚、东南亚、非洲等新兴市场,系统梳理消费特征、产品需求、文化习俗等关键信息,为中国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提供决策支持。”王馨说。

物流企业也已启动应急响应机制。“我们的主要客户包括国内的工贸客户和跨境电商平台等。”华夏物流深圳分公司销售负责人钟呈辉告诉记者,由于对于地缘政治方面的预判,已从去年底开始做好了预案,今年会重点布局包括英国、德国在内的欧洲地区。

羊城晚报·羊城派资料图

在东莞这个拥有19万家制造企业的“世界工厂”,产业自愈能力悄然生长。不少东莞的外贸企业表示,作为出口商,已经密切关注到政策,目前企业生产和出口仍然一切正常。

东莞市工贸发展促进会会长、东莞市佛爱娃工艺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雍程翔坦言,目前在东莞,外贸企业们“抱团取暖”,纷纷思考下一步的行动,并没有自乱阵脚。大部分企业在寻找更多其他市场机会,比如欧洲以及中东市场等,部分企业已经计划前往澳大利亚等地进行考察。

“以前遇到这种情况,可能会感到手足无措,博弈之下力量差距悬殊。但走到今天,我们已经感觉到‘掰手腕’过程中的势均力敌,也就有了更多底气。”雍程翔说。

正如记者在调研中看到的,在这场中美经贸关系的“压力测试”中,中国产业链正显现出超预期的弹性——在风雨中,中国坚持做“正确的事”,在考验中“进化”了一次又一次,却始终敞开开放的大门。

惊雷响起,“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中国将在冲击中再次华丽转身。

文 | 记者 孙绮曼 王丹阳 沈钊 戴曼曼 杭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