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女生都有一只“菜篮子”。
在离家300多公里外的地方打工时,张雪的“菜篮子”是小区门口的便利店;回到小镇创业后,她把“菜篮子”变成了事业,帮助妈妈们“赚钱带娃两手抓”。定居云南做游戏代打主播时,刘莹莹的“菜篮子”是外卖平台;决定寻找新的人生方向后,她的“菜篮子”变成了堆满生活用品、围满社区居民、有说有笑有温情的小摊,是自己经济独立的依托和证明。两位身处不同地域的女性,在各自的人生道路上勇敢探索,她们的“菜篮子”里,装着平凡日子里的酸甜苦辣,也承载着追逐梦想途中的起起落落。
背井离乡,各自打拼
张雪出生在云南大理的一个古镇,这里历史上曾是茶马古道马帮的重要集散地。成为妈妈后,她和丈夫一同入职了昆明一家旅游公司。
彼时,在云南西双版纳,定居于此的东北姑娘刘莹莹也活得“风生水起”。当游戏代打直播开启,她手指翻飞,战绩可观。一脚踩中了直播的风口,刘莹莹快速赚到了可观的收入。
虽身处不同地域,从事不同工作,但张雪和刘莹莹都在近两年或主动或被动地面临生活和事业的抉择。
2020年左右,依托人员“流动”的旅游业遭受巨大冲击,张雪的公司不得不暂时停业。“在老家谋份营生吧,既能赚钱也能照顾孩子。”家中老人如此期待。但是在小镇,夫妻俩能选择的工作机会实在不多。
“把爱好变成不得不完成的工作,真的会快乐吗?”很长一段时间里,刘莹莹陷入自我怀疑,在心里反复问自己这个问题。长期居家久坐不动,加上高强度的代打直播要求,令她精神日渐萎靡,体重也迅速增长。刘莹莹动了换工作的念头。作为知名旅游目的地,西双版纳游客众多,刘莹莹选定地址,开了一家云南特产店,期待换来不错的收入。然而事与愿违,因为门店位置偏僻,首次创业很快以失败收场。
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张雪和刘莹莹都陷入了愁绪。
柳暗花明,转型“菜篮子”
在昆明奋斗时,忙碌的张雪没时间去菜市场,小区门口的多多买菜提货点便成为她的“菜篮子”。每天23点前,在手机上下单,次日下班回家时顺手取走食材,就能为家庭烹饪一餐美味的佳肴。
回到小镇,张雪和丈夫密切关注着本地就业机会时,刷到多多买菜的招募信息,回想起在昆明买菜时的便利,顿时心生好感,决定试一试。
但小镇都有固定的“街子天”(即集市日),人们多靠赶集的方式来购买食物和生活用品。初期,张雪和丈夫不确定多多买菜的采买方式能否被小镇居民接纳,于是找到一间要转手的站点,跟着老板了解学习。
“从配送路线、货物分拣到系统使用、人员管理,我老公只跟着他研究了10多天,觉得这个生意可以尝试。”张雪清晰记得,丈夫回来找他沟通时的激动。两人根据学习阶段了解到的订单量、提货点数和平台派费,简单算了一笔账,就推进了站点筹备工作,并在2021年9月正式营业。
刘莹莹的“菜篮子”呢?租借铺面的房东看着这个性格爽朗、“能聊会处”的东北姑娘创业碰了壁,给她提供了一个点子:“你住的这个小区住户年纪偏大,可地理位置偏僻,出门买东西不方便,不如关注他们的‘菜篮子’吧。”
刘莹莹一听,感觉这个“活儿”有戏。2024年,刘莹莹成为“女团长”,继续租用卖特产的门面承接所住小区货品收发工作,开团很顺利,刘莹莹隔天就收到了订单。
乘风破浪,期待曙光
但创业之路,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特别是对于初次进入新行当的人来说,遇到困难的概率总是会更大一些。
每天上午,居民们在手机上下单的物品统一配送到站点后,要根据区域分拣并送到提货点,以便大家就近拿取。张雪和丈夫为站点购置了一辆货车、一辆面包车,招募了一个司机加3个分拣员,信心满满。
但仅仅是找提货点这项工作,就让两人非常头大。在城区,提货点多在导航能够精确抵达的小区,“最开始的半个月,他们夜里12点还在找提货点送货,难题是一个接着一个。”张雪回忆道,家人看着经营站点起早贪黑太辛苦,纷纷劝她放弃。但透过这个小小的站点,张雪再次看到了美好生活的曙光,她咬着牙,决定再坚持坚持。
刘莹莹对农产品一窍不通,更不懂得营销推广。每次发菜品,对商品的种类、规格她都要慢慢看标签、核对,不仅耽误时间,还不时发错。虽然订单来得很快,但上涨很慢,每天只有二三十单。这让刘莹莹非常受挫。
事业渐稳,生活焕新
摸清楚提货点位置后,张雪的业务“顺手”了很多。凌晨5点,夫妻俩和3个分拣工同时开工,像流水线一般快速为商品匹配去处。7点左右,太阳刚刚升起来,分拣工们就可以下班了,司机会把商品送到指定提货点。
站点辐射着周边两个小镇的160多个提货点,通常情况下,上午11点所有商品就能送达,小镇居民足不出户、足不出村就能享受到购买价格优惠、种类丰富商品的便利。
“现在不仅能留在家里照顾孩子、老人,赚得也比以前去昆明打工多一点。”张雪笑眯眯地说。
为了给小区老年人提供更多方便,刘莹莹在小区对面的小街上申请了一个摊位。这条街由社区规划给个体户做小生意,所有摊位免费。老人不会用智能手机下单买菜,她就手把手教,从搜索小程序、加购商品到填写联系方式、绑定银行卡付款,每一步都详细演示。为让老人买到心仪的商品,刘莹莹每次看到想推荐的商品,都会先买回来试试。对那些品质好、价格优的商品,她试用完会第一时间发链接到社群里。
每到傍晚,刘莹莹的取菜摊就成了这条街上最热闹的地方。老人们来领自己买的东西时,总不忘夸几句“这白菜真漂亮”“今天的葱真水灵”“土豆样子好乖”,然后高兴地拎着菜回家。小区周边摆摊卖生鲜蔬菜的商家,也会在线上买菜下单,到刘莹莹这儿取货,“因为商品质价比高,拿取也更方便。”
温情传递,绽放光彩
临近中午,张雪打点好站点的一切,生活重心便转移到了家庭。家中两个孩子,老人接送起来略显吃力,张雪自己接管了这些事儿。
小镇里,不少全职妈妈想要找一份既能补贴家用又能照顾孩子的工作。细心的张雪观察到了这一点,为了让妈妈们“赚钱带娃两手抓”,在招募分拣员的时候,优先招募30—40岁的宝妈群体,前后提供过近20个工作机会。分拣员通常每天工作约两小时,就能回家给孩子做饭、送孩子上学,月薪千余元,也算是个高性价比的工作。“这份工作妈妈们也能干,可以干得很好。”张雪说。
刘莹莹的社区提货点,也时常流动着满满的温情。今年年货节期间,提货点订单量暴增,有时候发菜慢,她爸爸会给大家准备椅子和茶水,社区居民们围坐在一起,晒着太阳,聊着家常;一些阿姨看刘莹莹太辛苦,还自发排班,到点来义务帮忙,被问起和刘莹莹的关系,她们还会开心地说“,这是我小闺蜜”。
“女性经济独立,对于我来说非常重要。”刘莹莹坚定地说。目前,提货点日订单量在400—700单,虽然忙碌的工作让她晒黑了不少,但她在平和快乐的生活中,实现了自己的经济独立,活出了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陈佩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