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节日·清明(新绿)】追随先辈到南京,把他的故事说给更多人听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4 18:55:00    

在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内展陈着一张冷少农烈士亲属的合照。在照片后排,冷少农的儿媳怀抱着一位小女孩,也就是冷少农的孙女。

如今照片中的小女孩已经成了祖母,她的外孙女赵怡灵来到南京求学,并成为雨花台烈士纪念馆的一名“小雨滴”志愿者。4月4日,她又多了一个新的身份——“雨花英烈事迹与精神传承人”。

“母亲……我因为见着他们的痛苦,我心里非常的难过,我想使他们个个都有饭吃,都有衣穿,都有房子住,都有事情做……我要这样干,非得把全身的力量贯注着,非得把生命贡献。”

这是雨花英烈冷少农烈士写给母亲的一封家书。今年清明,这封家书再次被诵读,而朗读者是他的玄外孙女——18岁的大学生赵怡灵。

冷少农,贵州人,25岁离开家乡,离别母亲妻儿,南下广东投身革命,考入黄埔军校,后经周恩来介绍,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冷少农接受党组织派遣,潜入南京国民政府。1932年3月,被叛徒出卖被捕,5月,在雨花台英勇就义,年仅32岁。他先后写给母亲和6岁儿子的家书,成为重要文物,陈列在雨花台烈士纪念馆。

去年11月,来中国药科大学读书的赵怡灵第一次走进雨花台烈士纪念馆,看到这些家书十分感动,特别是冷少农写给6岁儿子的这封信。

赵怡灵告诉记者:“第一次看到太公公亲手写的家书还是非常震撼的,这封家书不仅体现了他对儿子的关爱和期望,也体现了他作为革命者的坚定信念和无私奉献的精神。特别是最后这句‘社会之新光在照耀着你’,鼓励他的儿子要乐观积极向上,勇敢面对挑战,不断前进,也给了我奋进前行的力量。”

赵怡灵从小就经常听外婆提起太公公冷少农的革命故事,以及他远大的抱负和坚定的信念。这样的革命精神也激励着她来到南京念书,离这位“大英雄”更近一些。在听说雨花台烈士纪念馆有“小雨滴”志愿服务队后,她第一时间报名,在学习之余,认真参加志愿者培训。赵怡灵说:“不少雨花英烈的名字我也是第一次知道,他们有着不同的故事和经历,但他们的毕生追求都是一样的。在重温那段红色历史的同时,也被民族英雄们的铮铮气节所感动和震撼。我也会尽早完成培训,不断提升志愿服务水平,讲好雨花英烈的故事。”

今年清明节,赵怡灵作为烈士亲属参加了2025“雨花·清明祭”活动,讲述雨花英烈的故事,并作为首批“雨花英烈事迹与精神传承人”接受聘书,成为新生代“雨花英烈事迹与精神传承人”队伍的一员。新身份赋予新责任,赵怡灵说,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将更加严于律己,在认真完成学业的同时,努力传承红色精神,更好地讲述英烈们的故事。

(来源:江苏广电总台·荔枝新闻中心 记者/彭迪帆 摄影/胡潇 编辑/郭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