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主权债券,人民币国际化新范式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9 09:06:00    

蓝庆新 杨鹏辉

近日,中国财政部在英国伦敦成功簿记发行首笔人民币计价的绿色主权债券,规模达60亿元人民币。这次包括3年期和5年期各30亿元,票面利率分别为1.88%和1.93%,均低于香港二级市场同期限国债利率水平,但最终申购金额达415.8亿元,认购倍数高达6.9倍。
此次发行是中国时隔9年再次在伦敦发行人民币国债,是中国首次以主权信用背书在国际市场发行绿色债券,也是落实第十一次中英经济财金对话政策成果的关键举措。将绿色金融纽带嵌入全球可持续发展议程,不仅展现出中英两国在绿色金融领域的共识,也意味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取得了重大突破。
中国绿色主权债券开创了人民币国际化协同布局新范式。此次债券将在香港联交所和伦敦证券交易所上市,并由香港金管局债务工具中央结算系统(CMU)托管。其中,伦敦是全球最大的外汇交易市场,但其人民币流动性长期弱于香港。债券以人民币计价并在伦敦上市,直接强化了伦敦作为离岸人民币交易中心的地位,进一步拓展了离岸人民币资产的国际布局,增强了人民币作为国际结算和投资货币的吸引力。而香港作为中国离岸绿色债券的主要上市地(2024年占比近八成),与伦敦形成战略互补——前者巩固亚太定价中心地位,后者辐射欧洲资本市场,共同构建起横跨东西半球的离岸人民币网络。
从技术层面来看,绿色主权债券发行也将使人民币国际化从规模扩张迈向规则赋能。此次发行认购倍数(6.9倍)远超同期美国国债平均水平(通常为2-3倍),反映出国际资本对中国主权信用与人民币资产的信心。其中,22%的订单来自绿色和可持续类投资者,表明人民币正从“贸易货币”向“投资货币”升级。而此次发行覆盖3年与5年两大主流期限,初步构建了离岸人民币绿色债券收益率曲线,为中资企业境外发行绿色债券提供了定价基准。例如,2024年中资离岸绿色债券发行量中,人民币计价占比已超过美元。这次主权债券发行的示范效应,也将进一步推动这一趋势。
与此同时,绿色主权债券发行也体现了中国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定承诺。根据财政部2025年2月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绿色主权债券框架》,募集资金将全部用于中央财政预算中的绿色项目,包括气候变化减缓与适应、污染防治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领域。这种以主权信用背书的融资模式,不仅为国际资本参与中国绿色转型提供了安全渠道,也为全球绿色金融市场树立了高标准范例,成为未来国际绿色债券发行的参考模板,推动全球绿色金融从“自愿性”向“规范性”演进。相较于美国在绿色金融领域政策的反复性,中国以主权债券形式锁定长期资金流向,展现了更强的政策连贯性与执行力。
长远来看,中国通过发行绿色主权债券,不仅能够吸引国际资本支持国内绿色低碳发展,助力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持续推进美丽中国建设,还能丰富国际市场高质量绿色债券品种,推动国际绿色金融规则制定和完善,实现金融话语权与气候领导力的协同突破。在美债收益率波动加剧、美元信用受质疑的背景下,人民币绿色主权债券为国际资本提供了多元化选择。中国通过绿色议题重构货币竞争逻辑,将环境治理的“道德话语权”转化为金融市场的“规则制定权”。这种“非对称竞争”策略,不仅为国际资本提供美元替代选项,更通过“绿色信用溢价”重塑主权融资范式,为新兴市场打破美元依赖开辟新路径。可以预见的是,未来更多新兴市场国家将效仿中国模式,依托主权信用发行绿色债券,推动国际资本向发展中国家低碳项目流动,弥合全球绿色投资缺口。
绿色主权债券的发行,是中国统筹国家战略与全球责任的典范。它不仅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里程碑,更是中国向世界递交的“绿色答卷”。面对个别国家唱衰人民币的杂音,中国需以更开放的金融市场、更透明的绿色标准、更创新的金融工具,坚定不移推进国际化。未来,随着更多“绿色锚点”的落地,人民币将成为全球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货币支柱,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作者分别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砖国家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