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荷花淀派文学馆建成开馆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6 22:05:00    

4月26日,雄安新区安新县白洋淀荷花大观园迎来雄安新区文化新地标——荷花淀派文学馆正式建成开馆。


荷花淀派文学馆开馆仪式现场。刘向阳摄

新落成的荷花淀派文学馆集展示、教育、宣传、交流、收藏、研究等功能于一体,系统梳理了荷花淀派文学成就,展示了大量珍贵手稿、文献资料。是雄安新区展示文学成就、促进文化传承、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承载着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荷花淀派文学馆的开馆,对继承和弘扬雄安新区历史文脉和光荣革命传统,展示雄安新区文化建设发展成果等具有重要意义,是雄安新区文化繁荣发展的新起点。

“荷花淀派” 诞生于我国民族解放战争的伟大进程中,是中国现代文学宝库中的明珠。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流派,“荷花淀派”因作家孙犁创作的经典短篇小说《荷花淀》而得名。


荷花淀派文学馆对面的孙犁塑像。刘向阳摄。

作为“荷花淀派”的开创者和灵魂人物,孙犁塑造了无数鲜活的人物形象,以纤丽的笔触和细腻的情感,将白洋淀的质朴风骨与家国情怀镌刻进中国文学的长河。以孙犁为代表的“荷花淀派”作家,以独特风格、丰富内蕴、战斗文字,为中国文学的发展和繁荣作出贡献。

荷花淀派文学馆外形设计,展现中国传统水乡美学与现代科技的完美结合,“湖中院落”的文化意境扑面而来。主展厅内,作家孙犁的创作历程包括他在安新县原同口小学任教的场景,以及手稿、书信等珍贵物品,配合现代声光电技术,还原作家孙犁诗意交织的文学世界。

“ 1936年,23岁的孙犁来到白洋淀畔的同口镇教书,这里的苇荡、渔舟、荷香与质朴的乡亲,成为他生命中不可磨灭的印记。荷花淀派文学馆开馆是对孙犁文学精神的延续——让文学的根脉深扎于土地,让历史的记忆照亮未来。”孙犁之孙、天津日报副刊编辑孙瑜说。


开馆活动中,孙瑜(左一)向荷花淀派文学馆捐赠图书。刘向阳摄

开馆活动中,孙瑜向荷花淀派文学馆捐赠了图书,天津画院原党组书记陈英杰向荷花淀派文学馆捐赠了美术作品《池荷闻暗香》。孙犁文学奖组委会代表发布了《孙犁文学奖征稿启事》,鼓励文学创作者创作出更多反映时代风貌的好作品。

美丽的白洋淀荷花大观园坐落在国家 5A 级旅游区安新县白洋淀景区内,水域面积达1560亩。以栈桥、拱桥、浮桥等组成的五条桥系逶迤十里,跨荷塘、入苇荡,如虹如龙;园中的荷花淀,是当年雁翎队战斗过的地方;抗日战争纪念馆,再现雁翎队痛击鬼子、端岗楼的英雄事迹;新开馆的荷花淀派文学馆,延续孙犁文学精神,照亮未来。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韩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