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记者 李强 齐春菊 通讯员 郑子鹏 淄博报道
沂蒙山腹地的春风拂过悦庄镇下龙巷村,樱桃花海与智能化大棚相映成趣。村里的20个温室大棚里,美早樱桃已结出青色果实,智能温控系统闪烁着数据微光;村西的樱花园内,千亩樱桃花竞相绽放,吸引游客驻足拍照。这个曾经的传统农业村,正以“春”为媒,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智慧农业,点亮“甜蜜经济”之光。下龙巷村的樱桃产业是当地乡村振兴的“先手棋”。村党支部领办“樱树之缘合作社”,整合1500余万元资金,建成20个高标准樱桃温室大棚,其中4个智能控温大棚采用物联网技术,实现温湿度自动调控。“通过智能系统,我们能精准控制樱桃生长周期,春节前就能上市,每斤售价达300元,比普通樱桃高出5倍。”合作社负责人杨振伟介绍,大棚年产量达1500斤至2000斤,产品远销广东、上海等地,带动周边新增樱桃种植300亩,村集体年分红超40万元。如今,下龙巷村的樱桃产业已形成“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昔日的“穷山沟”变成了远近闻名的“樱桃谷”。
文旅融合,点燃乡村活力之火。“前年‘五一’音乐美食节,村里日接待游客2万余人,民宿一房难求。”下龙巷村党支部书记董军回忆道。依托沂河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村里大力发展文旅产业,引进露营、餐饮等业态,盘活闲置宅基地建成高端民宿。还投资建设了占地40余亩的滑雪场和1500米冰瀑景观,为游客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游玩体验。今年,总投资500万元的玻璃水滑道漂流等项目正在稳步推进,预计年收益超300万元。为了打造四季旅游品牌,下龙巷村将樱桃采摘与文旅深度融合,推出“春赏花、夏漂流、秋采摘、冬滑雪”全季体验。县派第一书记公维堂表示:“我们还计划建设跨河吊桥和‘魔毯’索道,让游客既能体验刺激的漂流,又能俯瞰沂河风光。”文旅项目的蓬勃发展,不仅带动了村民就业,还吸引了众多外出务工者返乡创业,为乡村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文旅发展过程中,村里注重挖掘当地的文化内涵,将民俗文化、红色文化与旅游相结合,打造特色文化旅游产品。举办民俗文化节、红色故事宣讲等活动,让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还能深入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增强旅游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民生改善,筑牢振兴坚实根基。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民生的改善。如今,村里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道路更加宽敞平坦,水电供应稳定可靠。近年来,沂源县积极推进各项民生工程建设,加大对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的投入。在教育方面,新建和改造了多所学校,改善了办学条件,让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在医疗方面,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实现了小病不出村。在养老方面,建设了多个养老服务中心,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护理、文化娱乐等服务,让他们安享晚年。
持续奋进,描绘未来美好蓝图。“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化‘樱桃+文旅’模式,打造‘漂流+民宿+研学’新业态,让村民的腰包更鼓、乡村更美丽。”省派第一书记左进峰满怀信心地说道。下龙巷村正以产业振兴为引擎,不断探索创新,奋力书写乡村振兴的时代答卷。未来,沂源县悦庄镇下龙巷村将进一步加强与周边村庄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推动区域乡村振兴。还将加大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打造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让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同时,村里计划引入更多的社会资本,发展农产品加工、乡村电商等产业,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让村民在乡村振兴中获得更多的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