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授权来自《中国民商》
作者:郑勇康
编辑:张佳茗
青岛海湾化学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海湾化学”)自2023年7月20日被上交所问询后,至今都没有作出回复。目前,海湾化学已更新了4次财务数据,但并未同步更新披露招股书,公司保荐机构为中信证券(600030),审计机构为毕马威华振。
在IPO陷入停滞的同时,海湾化学还因信息披露问题被予以监管警示,这从招股书出现的低级错误可见一斑。
业绩承压,对控股股东负债高
海湾化学由国营青岛化工厂改制设立而来,公司的主营业务为氯碱化工(600618)、有机化工原料和高分子新材料以及无机硅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主要产品包括乙烯法PVC、苯乙烯、聚苯乙烯以及烧碱。
2019年至2022年1-6月(下称“报告期”),海湾化学的营业收入分别为703,782.11万元、605,311.44万元、1,302,756.50万元和696,227.23万元,同期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48,490.20万元、30,116.05万元、207,673.78万元和100,578.92万元。
2021年,由于国内外氯碱产能供给不足,产品价格上升,而海湾化学PVC二期项目和烧碱二期项目于2020年底投产,主要产品的产能、产量和销量也同步提升,公司营业收入和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增幅分别为115.22%、589.58%。
但由于苯、乙烯等原材料价格提升较高,而公司主要产品聚氯乙烯、苯乙烯的价格在2022年下半年有所回落,海湾化学的业绩也面临下滑的风险。据招股书,公司预计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区间为1,244,500.00万元至1,441,000.00万元,同比波动为-4.47%至10.61%;预计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区间为108,300.00至125,400.00万元,同比波动为-47.85%至-39.62%。
盈利空间收窄的同时,海湾化学或还存在一定的资金压力。
报告期各期末,海湾化学的合并资产负债率分别为42.41%、71.72%、52.81%和63.28%,流动比率(倍)分别为0.83、0.30、0.54和0.53,速动比率(倍)分别为0.57、0.14、0.26和0.30。
同期,同行业可比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平均值分别为36.11%、35.00%、36.10%和37.97%,流动比率(倍)平均值分别为1.90、1.82、1.83、1.77,速动比率(倍)平均值分别为1.69、1.64、1.61、1.56。
海湾化学表示,公司主要偿债指标不及同行,主要原因为2020年至今,公司投建的项目较多,对资金需求较大;同时受原股东减资退出影响,对公司造成一定的资金压力,公司从关联方及银行取得的借款增加。
报告期初,青岛海湾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海湾集团”)和青岛碱业发展有限公司(下称“碱业发展”)分别持有海湾化学54.07%、45.93%的股份。2020年6月,碱业发展减资退出,海湾化学回购公司45.93%股份的价格为238,778.33万元,以债权抵消部分后,剩余210,464.47万元转为海湾化学对碱业发展的欠款。
同年7月,海湾集团收购碱业发展为控股子公司,海湾化学对碱业发展的欠款也在当年全部变更为对海湾集团的欠款。本次发行前,海湾集团直接持有海湾化学62%的股份,是公司的控股股东。
截至2022年6月末,海湾化学从海湾集团拆入资金的余额为82,498.32万元,2020年、2021年和2022年1-6月,海湾化学对海湾集团的利息支出分别为3,344.51万元、6,907.34万元和1,744.13万元。
收购、出售资产均与控股股东相关
报告期内,海湾化学还收购了两家子公司,并无偿转让了一家子公司,均与控股股东海湾集团相关。
2020年5月,海湾化学以1,672.34万元的价格收购了青岛海湾新材料有限公司(下称“海湾新材料”)100%股权。
海湾新材料成立于2003年9月9日,主要从事砂浆的制造和销售。据企信网信息,2019年9月10日,海湾新材料发生了投资人变更事项,变更前青岛鲁红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鲁红建材”)、青岛海湾水泥有限公司(下称“海湾水泥”)分别持有海湾新材料50%的股份;变更后青岛海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海湾新材料科技”)100%持股海湾新材料。
海湾水泥是海湾集团的全资子公司,于2024年12月注销;海湾新材料科技为海湾集团持股51%的控股子公司,其少数股东青岛鲁红投资有限公司与鲁红建材受同一股东控制。
也就是说,海湾集团取得海湾新材料控制权后不久,就将其出售给了控制下的子公司海湾化学。
在被海湾集团合并的前一年(2018年),海湾新材料实现主营业务收入0万元,净利润9.43万元;截至2018年末,公司的资产总计2,984.21万元,所有者权益合计1,927.78万元。被海湾化学收购之后,海湾新材料未实际开展经营业务,资产及债权债务由海湾化学承接,随后于2020年11月注销。
值得一提的是,招股书及企信网等公开信息均显示海湾新材料的成立时间为2003年9月9日,而招股书在介绍收购海湾新材料股权的情况时表示,海湾新材料成立于2003年3月。
第二起收购发生在2022年3月,海湾化学以非公开协议转让方式,现金受让海湾集团持有的青岛海湾科技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下称“海湾产业研究院”)50.00%的股权,收购金额为701.31万元。
海湾产业研究院成立于2019年8月,由海湾集团、海湾化学和青岛海湾精细化工有限公司(下称“海湾精细化工”)共同出资设立,持股比例分别为50%、30%和20%,其中海湾精细化工为海湾集团的全资子公司。本次收购完成后,海湾化学的持股比例增加至80%。
2021年和2022年1-6月,海湾产业研究院的营业收入分别为621.56万元、0万元,净利润分别为-249.96万元、-80.38万元;期末总资产分别为5,306.70万元、5,178.97万元,净资产分别为1,367.64万元、1,287.26万元。
在介绍海湾产业研究院的情况时,招股书再现低级错误,对应的主语披露为了“海湾港务”。

(截图来自招股书)
海湾化学转让的子公司为青岛海晶置业有限公司(下称“海晶置业”),海晶置业设立于2015年,主营业务为房地产开发经营。IPO申报的前一年,海湾化学为优化产业结构,剥离非主业,将持有的海晶置业100%产权无偿转给海湾集团。
除了信披出现的低级错误外,招股书前后对一名董事和一名监事兼职的披露也有不同。
据招股书披露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其他核心人员的兼职情况,除海湾化学及其子公司外,董事张慧荣还在青岛恒益水洗有限公司(下称“恒益水洗”)担任财务经理;监事张重阳担任宸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宸芯科技”)等6家企业的董事。
而招股书披露的关联自然人直接或间接控制的或担任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的其他企业情况显示,张慧荣除了担任恒益水洗财务经理外,还担任青岛远东环亚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的财务经理;张重阳在5家公司担任董事职务,其中并不包括宸芯科技。
报告期内被监管警示,在建工程曾未批先建
海湾化学不仅自身信披存在矛盾,部分产品产能还与控股股东披露数据存在出入。
据招股书,报告期内,海湾化学主要产品偏硅酸钠的产能分别为16万吨、16万吨、16万吨和8万吨,产量分别为10.16万吨、10.28万吨、11.07万吨和5.6万吨,偏硅酸钠产品的细分类别包括零水偏硅酸钠和五水偏硅酸钠。
但海湾集团2022年度第一期超短期融资券募集说明书披露,2019年和2020年,海湾化学零水偏硅酸钠的产能分别为5万吨/年、4.5万吨/年,五水偏硅酸钠的产能分别为7万吨/年、10万吨/年,合计分别为12吨/年、14.5万吨/年;同期海湾集团零水偏硅酸钠、五水偏硅酸钠的产量合计为10.19万吨/年、10.17万吨/年,其中2020年产量少于海湾化学招股书披露数据。


(截图来自海湾集团2022年度第一期超短期融资券募集说明书)
而在IPO审核期间,海湾化学就因为信披问题被予以监管警示。
2023年1月6日,证监会公示了2023年第一批首发企业信息披露质量抽查抽签情况,5家企业被抽中检查信息披露质量及中介机构执业质量,海湾化学是其中之一。
2024年5月13日,上交所上市审核中心出具了关于对海湾化学予以监管警示的决定,海湾化学存在两项违规行为:(一)未完整披露员工持股平台股权质押解除情况;(二)多项会计核算存在不准确情形,涉及销售费用、主营业务成本、长期待摊费用、政府补助、存货、固定资产等多个科目。
除此之外,海湾化学还有一项在建工程项目存在未批先建的情况。
据招股书,报告期各期末,海湾化学的在建工程账面价值分别为146,863.14万元、80,729.85万元、142,062.22万元和236,840.76万元,占非流动资产的比例分别为22.20%、10.60%、16.38%和24.55%。
截至招股书签署日(2023年2月25日),海湾化学主要未完工交付项目包括3x7.5万吨/年甘油法环氧氯丙烷项目(一期工程)、15万吨/年环氧树脂项目、40万吨/年乙烯氧氯化氯乙烯扩建项目、24万吨/年高端聚碳酸酯用双酚A项目(下称“双酚A项目”)和24万吨/年高端聚碳酸酯用双酚A等项目供汽配套工程(下称“双酚A供汽配套工程”),其中前三个项目为本次募投项目。
招股书披露,双酚A项目和双酚A供汽配套工程预计投资金额分别为19.37亿元、4.94亿元;但同期披露的审计报告却显示,两个项目的预算数分别为33.50亿元、6.50亿元,金额相差较大。
青岛新闻网2021年9月7日报道曾提及到了海湾化学双酚A项目在建。双酚A项目于2021年12月20日才取得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批复显示,该项目总投资193,737万元,除了产线装置外,主要建筑内容还包括变配电站、机柜间各1座。
据青岛西海岸新区商事主体信用信息网行政处罚信息,双酚A项目部分完工建筑未取得相关部门办理的审批程序,构成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进行建设的情形,涉及到的建筑就包括变配电站、机柜间,该事项最终不予行政处罚。

(截图来自青岛西海岸新区商事主体信用信息网)
海湾化学的IPO审核至发稿时仍未有最新的动态,本刊也将继续予以关注。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民商财经。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