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螺,抵只鹅,还有这些养生食物别错过!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4 10:02:00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孙燕 通讯员 张弛 沈军

清明乃天清地明之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又叫踏青节、三月节等,是传统的祭祖节日。此时气温回升,雨量增多,万物复苏,是农作耕种、踏青活动的大好时机,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沈军中药师建议:有一些养生食物“限时”上线,可千万别错过!

清明螺“香”

清明时节,正是采食螺蛳的最佳时令,因这个时候的螺蛳还未繁殖,最为丰满、肥美,故有“清明螺,抵只鹅”之说。螺蛳食法颇多,可与葱、姜、酱油、料酒、白糖等同炒,也可煮熟挑出螺肉后拌、醉、糟、炝,无不适宜,真可称得上“一味螺蛳千般趣,美味佳酿均不及”了。

IC photo 供图

中医认为田螺有泄热明目、利水消肿的作用,但因其性寒,脾胃虚寒、便溏腹泻之人,以及患有风寒感冒、女子经期及产后者慎食。

食清明果

清明期间,南方地区有一道独特的传统美食——清明果,悄然登上了大家的餐桌。它不仅是舌尖上的美味,更是千年民俗文化沉淀的结晶,承载着岁月的记忆与人们对先人的追思。

清明果多为饺子状、圆形等,其外皮一般由艾草或鼠曲草等,经洗净、焯水、煮烂后,与糯米粉、米粉等混合揉成面团。其中艾草可以温经止血,散寒止痛;鼠曲草可以祛痰,止咳,平喘,祛风湿。

IC photo 供图

其馅料主要有甜、咸两种口味。甜馅常见的有豆沙、芝麻、桂花糖等;咸馅则多以腊肉丁、笋丁、香菇丁、豆腐干、腌菜等为原料炒制而成。

但要注意,清明果应适量食用,消化能力弱、过敏体质、糖尿病患者等慎食。

养肝强体

清明也是养肝的好时机,宜食枸杞、大枣、豆制品、银耳等对肝脏有益的食物,以滋补肝之不足或预防肝脏功能下降。

此外,食用些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新鲜蔬果,有助于促进肠胃蠕动,增强身体免疫力。

IC photo 供图

防寒卫外

清明时节,冷空气活动较频繁,早晚温差比较大,因此要格外注意根据天气变化增减衣物。

另外,要趁着阳光充足的时候,开窗通风以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晾晒衣被以驱散潮寒之气和病菌,有利于预防疾病侵袭。

IC photo 供图

安神疏肝

清明也是对亲人寄托哀思的传统节日,然而触景伤情,容易产生不良情绪,加之此时节阳气升发较快,容易出现心情郁闷不舒、情绪暴躁易怒等肝气郁结的症状,而肝气过旺还会对脾胃产生不良影响,从而引发各种疾病。

因此要注意稳定情绪,力戒动怒,更不要心情抑郁,要主动疏解心绪,及时宣泄。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扫墓时勿悲伤过度,身旁最好有亲人陪伴,并带上常用药品或急救药品,以避免突发疾病。

美味膳食

●山楂薏米饮

用料:生山楂9克,薏苡仁10克,茯苓10克。

做法:将山楂切片,同薏苡仁、茯苓一同放入砂锅中,加入清水,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煎煮30分钟即可。

点评:可以疏肝理气,健脾养胃。

●荠菜扇贝汤

材料 :荠菜100克,扇贝肉50克,枸杞子10克,生姜15克,盐适量。

做法:扇贝洗净,用清水浸泡半个小时后将肉取出待用;荠菜洗净焯水。锅中加入适量冷水,放入扇贝肉,煮沸5~10分钟,加入荠菜、枸杞和生姜,再煮3~5分钟,肉熟汤成,然后加入适量食盐调味即可。

点评:可以养肝明目,调养脾胃。

“转载请注明出处”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