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构建可持续生态协同机制,这场圆桌给出建议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6 14:03:00    

可持续发展不仅需要企业的主动担当,更需要政府、企业与社会的协同发力。

4月25日下午,在上海举行的2025企业全球可持续发展大会“在乎者赢 先人一步”专题论坛上,在主题为《政企社三维共振:中国可持续生态的协同机制探索》的圆桌论坛环节,就如何构建政企社三方联动的可持续生态,如何让政策引导、市场机制与社会参与形成共振效应等议题,多位与会嘉宾从企业发展、行业组织等角度出发进行了探讨。

信息披露带来的经济效益

在全球可持续发展趋势下,企业主动参与环境信息披露与认证,除了满足相关的监管与合规要求之外,也能促进企业内部管理体系的建设、降本增效,同时加强与投资者、客户、供应商等利益相关者的沟通,吸引更多绿色投资、建立可持续供应链等,提高市场竞争力。

“做可持续发展和推动业务,这两个是不矛盾的,是一致的。”正泰集团市场部总经理、正泰集团可持续发展办公室主任李明表示。环境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是降碳和节能,最核心的还是能源产生端使用绿色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燃烧,使用端是电力替代。正泰主要业务是做绿色能源和智慧电力,在2023年,正泰旗下输配电业务中的产品电力变压器响应了CDP气候问卷,拿到的评级帮助他们中标了西班牙电力局的项目。

李明认为,度量是改进的开始,通过CDP(全球性环境信息披露平台)系统的方法可以了解自身的碳排放情况,并通过系统性的方法找到差距,找到未来提高的方法。此外,正泰还参与了EcoVadis(国际企业社会责任CSR评价机构),提高自身供应链水平等;也在2021年拿到了第一张低压电器领域里面的碳足迹证书。

除可持续信息披露的监管要求外,“全球范围内领先的地区和国家,领先的链主企业,他们对供应商可持续发展相关的工作,包括碳足迹披露都有很高要求。”李明表示,内外因共同促进企业主动进行信息披露,正泰一直也在努力提高自己的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

CDP全球披露联席总监李蜚从两方面分析了碳排放信息披露的价值,从环境的效益角度来讲,通过披露能够带来环境效益。“我们做了一个统计,投资者邀请这些企业连续两年在CDP披露,能够带来企业自身减排7%~10%左右。供应链的链主企业每年带动全球供应商的减排量达到7000吨。”

这些环境效益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原来我们认为,环境议题对于企业来讲可能更多的是成本负担,但如果企业及时去做相应投入,就可以把成本转化成新的机遇。”李蜚列举CDP数据统计说明,企业如果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投入1美元,就会收获2~20美元相应的收益。他表示,此外通过CDP披露的企业,其实已经识别出来16万亿美元的相关商业机遇。在供应链项目,通过跟供应商相关的合作,能够帮助企业减少130亿美元的成本。

CDP是一家国际性环境机构,运行着全球最大的、独立的、自愿性的环境信息披露平台。李蜚介绍,全球有超过300家链主企业通过CDP平台来管理供应链可持续的相关行为;去年有将近25000家企业在CDP进行信息披露,这些企业占到全球股票市值的2/3。

应对挑战、协同发展

近些年来,光伏产业出海也遭遇到来自海外市场的合规挑战,例如在ESG的合规要求上,不仅是对企业ESG披露标准有要求,而且ESG覆盖到了各个实质性议题领域。对此,天合光能助理副总裁、集团风控兼ESG管理负责人吴肖分析认为,这背后,一方面是由于ESG有着多年积累下来的科学体系,其实这对企业是有益的;另一方面,由于贸易壁垒或者地缘政治原因要求下的能源安全转型。

吴肖表示,ESG带来的一方面是风险,另一方面则是机遇。风险主要聚焦在合规风险方面,例如,销售业务覆盖的领域,来自客户的ESG要求;在海外建厂、当地工厂生产制造过程中,需要关注到哪些ESG合规的要求。机遇则表现在达到这些要求之后,ESG能够带来更多的业务机会。吴肖举例表示,比如达到了法国的低碳认证要求之后,产品就有了市场准入资格,客户就把他们作为其韧性供应链中重要的供应商,这就会带来更多的业务机会。

她也表示,需要借鉴ESG海外科学的标准结合国内实践相融合促成行业标准,短期能够防止恶性竞争,长期来看,通过这个标准制定引领带动上下游协同起来,带领整个产业链建立ESG生态。同时,希望通过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包括政府、企业、社会组织、行业协会都可以参与进来,促成各方参与者在价值链、供应链、资金链、技术链等各个链条的联通,达到共赢,实现可持续发展。

专注锂电产业的欣旺达,目前是全球手机电池模组的最大供应商,占据将近30%的市场份额。欣旺达副总裁兼首席可持续发展官梁锐认为,企业不光要有美好的愿望或者很高的目标,也要采取一些实际的行动,“我们在为社会提供绿色新能源技术和解决方案的同时,自身一定要保证自己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在梁锐看来,可持续发展不仅仅是一个标签或者荣誉,而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最高维度,而且是一个必答题,而不是选择题。

欧盟在2023年8月17日颁布了《电池和废电池法规》,对于中国的电池企业提出了具体要求,从2027年开始,出口到欧盟的三类电池(动力电池、轻型电动车电池、超过2度电的工业电池)必须具备电池护照。为此,欣旺达从2023年就开始研发电池护照,“目前,我们这个电池护照也参加了GBA(全球电池联盟),他们做的10个示范工程里面,我们就占了两个,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梁锐表示,未来也希望通过电池护照促进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全球化,全面提升中国企业的能力,保证新能源行业的全球领先地位。

ESG是商业文明进步的进程,这是一个大趋势,企业面临着来自外部评级机构、社会组织、全社会的监督,同时ESG也带来了工具和手段,让企业能够不断向着可持续的商业进阶。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董事吕建中认为,企业选择可持续道路,选择了能够让企业长期发展、管控风险并创造长期价值,企业就已经做好了应对各种压力的准备,这种压力可以转化为驱动力。

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企业与行业/跨行业组织、公益组织之间如何进行合作共赢?吕建中建议,根据各自属性定位,通过系统性、战略性、实质性以及生态化四个重要落脚点,推动未来形成双向互动产生价值。

他建议,行业协会、现代服务业协会等组织,能够像企业一样,对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认知需要到点上,而不再是简单的公益项目,有四个方面需要发力:一是其所关注的议题要有实质性;二是要有战略性,这些组织在跟企业合作的同时,也要考虑到自身的可持续性问题;三是这些社会组织和公益组织的合作要落实在系统性上,通过项目入手,系统性、分阶段地串联起每个问题点的解决和价值点的创造;最后在生态化理念上,社会组织和企业要以合作伙伴的角度去考量,双方是相互依存共生的生态,而不是简单的合同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