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论丨充分认识佛山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8 08:53:00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要坚持以质取胜和发挥规模效应相统一,把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统一于高质量发展全过程。经济发展是质和量的有机统一,质的提升为量的增长提供持续动力,量的增长为质的提升提供重要基础,最终是要实现有质量的发展。

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面对新旧动能转换带来的困难和挑战,2024年佛山经济数据表现不佳,但不能因此质疑佛山经济发展的成就、转型升级的成效,而要坚持辩证的观点,全面看待佛山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

既要看到佛山经济总量规模位次有所下调,更要看到效益指标仍然领先。2024年全国万亿GDP城市达到27个,佛山GDP滑落至第20位,超越佛山的福州、济南、合肥均为省会城市,显示省会城市强大的发展后劲。前19个城市中,除去直辖市、副省级城市、省会城市,普通地级市只有苏州、无锡走在佛山前面,佛山在普通地级市中仍是“佼佼者”。人均GDP方面,佛山人均GDP为13.8万元,位居万亿城市第17位。地均GDP方面,佛山以3.52亿元/平方公里位居万亿GDP城市第5位,远高于27城1.68亿元/平方公里的平均值,显示佛山的经济密度在全国依然有很强的竞争力。人口密度方面,俗话说“人往高处走”,佛山在全国大中城市中排第5位,在全国人口总量下降背景下,2024年佛山常住人口仍增加8.9万,实际管理人口超千万,体现了市场对佛山营商环境、人居环境的认可。从效益指标可以看出,佛山经济效率、经济繁荣度、人口吸引力依然是比较高的,属于城市中的优秀者。

佛山市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区。/图源:图虫

既要看到佛山新旧动能转换任务艰巨,更要看到佛山经济结构持续优化。相比先进城市,佛山科技创新引领作用还不够突出,产业形态还不够“高大上”,但经过多年转型,佛山经济在持续优化中。三产结构方面,佛山过去的问题是第三产业比重偏低,与其他城市横向比较,佛山主要吃亏在第三产业偏弱,与此对应的则是第二产业比重保持在高位,经济发展主要靠第二产业拉动。2024年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为1.8:50.3:47.9,第三产业比重达到历史新高,虽然这是在第二产业增速放缓的前提下实现的,但也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对未来发展是个利好。投资结构方面,工业投资与房地产投资“一升一降”,投资结构更加健康。2024年佛山工业投资增长11.1%,连续24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提升至48.2%,与此同时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固投比重降至27%,三年时间实现了主次易位。其中,先进制造业投资、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18%、16.2%,工业技改投资额达到946亿元,保持全省第一,这为未来佛山工业发展积蓄了有效能量。制造业结构方面,佛山进步也很明显,2013年佛山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是32.4%,2024年这一比重达到52.5%,11年时间提升了20个百分点,体现了佛山制造向上攀升的良好趋势。

既要看到佛山传统产业的高占比,更要看到新兴产业已多点开花。讲到佛山制造,很多人有个印象是“传统产业大、新兴产业小”,事实上,佛山很多传统产业企业已经转型为新质生产力代表,多个新兴产业已形成多点开花、蓄势待发的格局。与刻板印象不同的是,佛山传统产业比想象中更强,新兴产业比想象中更大。比如,机器人产业,佛山机器人及相关产业营收约600亿元,佛山工业机器人产量3.58万套,约占全国工业机器人总产量的6.4%,拥有规上工业企业35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1家。新材料产业,佛山新材料产业发展基础较好,初步形成以铝合金、不锈钢等高性能金属结构材料为龙头,以先进石化化工新材料、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等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体系,相关规模以上企业超过1600家。新型电力系统装备产业,佛山拥有相关企业超4000家,产品涵盖变压器、开关设备、电缆、智能电表、储能装置、电力自动化系统等,目前加大招商引资力度,2025年已引进投资50亿元的正泰华南总部项目、投资10亿元的吴江变压器等行业龙头企业,未来有望打造成为全国电力装备产业发展高地。医药健康产业,佛山目前形成了以医疗器械、现代中药、化学药为基础,生物药、创新药为重点,高端医疗装备为后发的产业格局,2024年医药健康产业营业收入突破千亿元。新型储能产业,全市有相关企业(项目)约50个,总投资约700亿元,集聚了广东邦普、德方纳米、瑞浦能源等代表性企业。氢能产业,佛山已集聚超过170家氢能企业,基本涵盖氢能制、储、运、用全链条,仙湖实验室研发的全球首条陶瓷工业氨氢零碳燃烧技术示范量产线投产,氢能有望成为佛山最先突破的未来产业。

既要看到企业普遍感到的竞争压力,更要看到市场主体保持的旺盛活力。当前企业普遍反映发展大环境不好,行业“内卷”不断。“内卷”本质上还是市场竞争,企业的新老交替是市场规律作用的结果,但好企业从来不惧怕市场竞争,市场也会给予好企业正向反馈。从佛山的微观主体来看,市场主体仍保持旺盛活力。一是企业数量稳定增长,2024年底,佛山经营主体总数达171万户、增长8.5%,其中“四上”企业数增长11.4%,新增规上工业企业超100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累计突破100家,102家企业上榜“广东制造业500强”、数量居广东省第一。二是企业科研能力提升,比如,佛山企事业单位参与的4个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数量创近10年新高,23个项目获省科学技术奖、数量连续5年居全省地级市第一。美的集团在香港上市,成为港股市场近3年规模最大的IPO项目,营收超过4000亿元;海信家电营收接近1000亿元,即将成为佛山第二个千亿企业。三是企业效益总体良好,佛山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约占全省的15%,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占比高于增加值占比,显示佛山工业企业保持较好的盈利能力,企业基本面仍保持健康发展。

发展是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有前进也会有曲折,要求我们更宏观看形势,更辩证看问题,更自信找出路,更高效出新招。须知转型升级的成功是战略的成功,总量规模的增长只是战术的胜利。佛山应当坚定发展信心,用战略的成功引领战术的胜利,心无旁骛抓转型促发展,一往无前强动能提质量,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在传统产业升级中累积产业新优势,在新兴产业培育中形成产业新支柱,在产业空间再造中塑造产业新形态,在区域协调发展中打造增长新高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佛山经济发展行稳致远,加快“再造一个新佛山”。

文字丨郭勇(作者单位:佛山市委办)

(图片来源第三方,非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