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谈:瞪羚企业首登政府报告!中小企业如何突围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3 08:25:00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支持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发展,让更多企业在新领域新赛道跑出加速度”。对大多数人而言,独角兽企业并不陌生,那么什么是瞪羚企业?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写入“瞪羚企业”有何深意?

跨越创业“死亡谷”的瞪羚企业

瞪羚企业并不是一个新词,最早是由美国经济学家戴维·伯奇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在自然界中,瞪羚虽然个头小,但跑得快,跳得高。瞪羚企业就被用来指代那些创新能力强、专业领域新、发展潜力大,以科技创新或商业模式创新为支撑进入高成长期的中小企业。

2022年11月,我国相关部门对“瞪羚企业”作出定义:商业模式得到市场认可、收入或雇员人数达到一定规模、已成功跨越创业“死亡谷”并进入高速成长期的高成长企业。

总体而言,瞪羚企业宛如瞪羚,虽规模不大,但具备强大创新能力和巨大成长潜力。跨越创业“死亡谷”的“瞪羚们”,完全可能实现年增速十倍、百倍甚至千倍,并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因此,瞪羚企业的数量,已成为衡量地区经济活跃度和创新创业活力的重要风向标,也是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支持企业科技创新的积极信号

“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同时被写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足见对加强科技创新型企业的重视,这也是我国进一步支持企业科技创新的积极信号。”全国人大代表、贵州图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勇说,瞪羚企业与独角兽企业是处于不同发展层次的创新型企业,这也预示着我国将逐步构建多层次、多类型的科技创新发展模式。

长期以来,瞪羚企业等被视为我国科技创新型企业中的佼佼者,被普遍认为极具发展成为独角兽企业的潜质。独角兽企业,一般指成立时间不超过10年、估值超过10亿美元,且具备独有核心技术、独特竞争优势和市场潜力的未上市公司。

早在2003年,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率先实施“瞪羚计划”,为园区瞪羚企业提供融资解决方案。从2010年开始,我国多地相继出台支持瞪羚企业发展政策。但业内人士表示,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发展理念等方面,我国不少瞪羚企业仍有待增强。

期待更多瞪羚企业跑出加速度

为了让瞪羚企业跑得更快、跳得更高,我国正加快建立梯度培育体系,在金融扶持、人才引进、创新研发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但目前不少企业存在融资难、融资贵等阶段性难题。如何为瞪羚企业提供更优成长环境,让更多企业在新领域、新赛道脱颖而出,已成为推动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命题。

参加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建议,出台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政策,降低企业负担;放宽市场准入,简化审批流程,为企业创造良好政策环境;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合作培养专业人才,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吸引和留住高端人才;建立多元化融资体系,鼓励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等参与,支持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融资;同时鼓励金融机构开发更加优质、高效的金融产品和服务。黄勇说:“对于处于初创阶段的企业,希望政府、社会更加耐心细致照护。”

在全球产业链深度重构的当下,“加速度”已不仅是速度的较量,更是对产业变革方向的精准预判。当人工智能重塑生产流程、绿色科技改写竞争规则时,瞪羚企业的进化史或许正在印证:商业世界的终极法则,从来不是简单的快鱼吃慢鱼,而是洞察潮汐的鱼群,总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洋流。

来源:半月谈

作者:骆飞

流程编辑:u028